小编: 2017年5月5日,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成功首飞
2017年5月5日,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成功首飞。中共中央、国务院为C919大型客机成功首飞发来贺电。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它标志着萦绕中华民族百年的“大飞机梦”终于取得了历史突破,蓝天上终于有了一款属于中国的完全按照世界先进标准研制的大型客机。
展开全部从前一段时间的“墨子号”卫星、光量子计算机、国产大飞机C919,到前两日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高铁列车“复兴号”服役、中国完全自主研制的新型万吨级驱逐舰首舰下水,在刚刚过去的这半年,中国一个接一个的重大科技成果惊艳亮相世人眼前,这些在今年上半年新涌现的“中国骄傲”,不仅鼓舞着国人的创新之魂,也赢得了来自全世界的喝彩——“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
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织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在京沪高铁正式双向首发。在高速动车组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84%,标志着中国铁路成套技术装备已经走在世界先进前列。在“复兴号”里,乘客不仅可以随意充电连WiFi,还能通过照明控制模式获得不同的光线环境,过隧道或者列车交会时耳朵不舒服的感觉也能减轻不少。
在太空闪耀的“中国星”不只有“墨子号”。6月15日,我国在浩瀚宇宙架起了一台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真正意义上的太空望远镜。通过它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观察宇宙样貌、探索宇宙奥秘。“慧眼”是中国第一颗X射线日,它乘坐长征四号乙型火箭飞向苍穹;这也意味着,中国在空间高能天体物理领域长期没有自主观测数据的历史即将结束。
6月11日,中国国土资源部宣布,中国海域首次可燃冰试采成功。这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可燃冰被科学家们称之为天然气水合物,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潜力的接替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新型洁净能源之一。美日等世界发达国家均对可燃冰的研究开发高度重视。“在可燃冰的研究方面,我们经过近20年的追赶,赶上发达国家50年的发展水平,有望重塑世界能源政治格局。”在中国学者看来,可燃冰试采成功,还具有更深远的战略意义。
专家预计,中国有望在今年年底制造出能与通用手提电脑计算能力相比拟的量子计算机,并计划在2020年制造出超越目前最强大的超级计算机的量子计算机,实现“量子称霸”。
4月26日上午,万众期待的我国首艘国产航母在大连正式下水!这是中国的首艘国产航母。它的下水,象征国家的军事建设迈向一个新的里程碑,同时有助维护世界和平。
2017年即将走过一半,而中国在航天航空、人工智能、深海探测、生物医药等方面已取得了一批在世界上叫得响、数得着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2013年6月至9月,在广东沿海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首次钻获高纯度天然气水合物样品,并通过钻探获得可观的控制储量。2014年2月1日,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富集规律与开采基础研究通过验收,建立起中国南海“可燃冰”基础研究系统理论。2017年5月,中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试采成功。
055型导弹驱逐舰全舰主要天线采用共形设计,具有较高的信息化水平及隐形性能,可组织远、中、近三层先期预警防御网,并有较强的防空、反导、反潜、反舰、攻陆和电子战能力。该舰拥有较高的续航力、自持力及适航性,可在除极区外无限航区遂行作战任务。本级舰首舰已于2017年6月28日在上海江南造船厂下水。
055型驱逐舰的问世对于现当今中国海军来说意义非凡,表现在这个型号上,除了运用了诸多新的技术和设计理念以外,更是中国海军第一款一服役就在平台和设计理念上达到世界先进甚至局部领先水平的舰船,这点上的意义甚至超过了几个月前刚下水的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
展开全部1、新型万吨级驱逐舰首舰6月29日,海军新型万吨级驱逐舰首舰下水仪式在上海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举行。这标志着我国驱逐舰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它不仅是我海军新型驱逐舰首舰,还是海军实现战略转型发展的标志性战舰。更重要的是,它是由中国完全自主研制的,且综合性达到了世界同类舰艇先进水平。2、“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就在新型万吨级驱逐舰下水的前两天,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织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在京沪高铁正式双向首发。在高速动车组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84%,标志着中国铁路成套技术装备已经走在世界先进前列。在“复兴号”里,乘客不仅可以随意充电连WiFi,还能通过照明控制模式获得不同的光线环境,过隧道或者列车交会时耳朵不舒服的感觉也能减轻不少。3、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6月16日发布的美国《科学》杂志封面上,一颗来自中国的量子卫星“墨子号”赫然出现,格外吸引眼球。6月16日,中国科学院联合研究团队宣布成果:他们将量子纠缠分发的世界纪录从百公里级提高到千公里级,并以每秒1对的速度在两个地面站间建立量子纠缠。近百年前,作为量子力学的开创者之一,爱因斯坦也“百思不得解”。由于当时缺乏检验能力,他认为,或许是量子理论“还不完备”。中国科学家用严格的科学实证,回答了爱因斯坦的“百年之问”。《科学》杂志几位审稿人称赞该成果是“兼具潜在实际现实应用和基础科学研究重要性的重大技术突破”,并断言 “绝对毫无疑问将在学术界和广大的社会公众中产生非常巨大影响”。
在太空闪耀的“中国星”不只有“墨子号”。6月15日,我国在浩瀚宇宙架起了一台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真正意义上的太空望远镜。通过它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观察宇宙样貌、探索宇宙奥秘。6月15日,法新社这样报道了中国的天文卫星“慧眼”:“慧眼”将推动空间天文学的发展,并提高中国的X射线探测技术。
慧眼”是中国第一颗X射线日,它乘坐长征四号乙型火箭飞向苍穹;这也意味着,中国在空间高能天体物理领域长期没有自主观测数据的历史即将结束。
6月11日,中国国土资源部宣布,中国海域首次可燃冰试采成功。这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可燃冰被科学家们称之为天然气水合物,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潜力的接替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新型洁净能源之一。美日等世界发达国家均对可燃冰的研究开发高度重视。“在可燃冰的研究方面,我们经过近20年的追赶,赶上发达国家50年的发展水平,有望重塑世界能源政治格局。”在中国学者看来,可燃冰试采成功,还具有更深远的战略意义。
5月5日,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喷气式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起飞。C919大飞机是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喷气式干线相当。“中国的商业航空梦想展翅飞翔。首架中国造大型客机在它的第一次公开飞行测试中起飞,这体现了中国和行业翘楚波音与空客一较高下的雄心。”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报道了中国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的盛况。
今年5月3日,中国科学院率先宣告了在该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世界上第一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量子计算机诞生。这个“世界首台”是货真价实的“中国造”,这为最终实现超越经典计算能力的量子计算奠定了基础。
专家预计,中国有望在今年年底制造出能与通用手提电脑计算能力相比拟的量子计算机,并计划在2020年制造出超越目前最强大的超级计算机的量子计算机,实现“量子称霸”。
当前网址:http://www.020zx.wang/keji/2019-11-27/172339.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广州资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